构建“绿色农业”
农文旅融合乡村兴
11月26日,“忠橙”首航新加坡在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举行发车仪式。从陆路到“天路”,忠县柑橘又一次走上了异国他乡的果盘。“忠橙”,一个后来居上、名声响亮的区域果品品牌,见证了忠县绿色农业在风雨兼程中强势崛起的“新”路历程。
既绿山川,又抱金砖。截至去年底,忠县建成标准化柑橘基地果园万亩,涵盖19个乡镇,形成了早中晚熟配套的优质畅销鲜果品种体系,建成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再到榨干吃尽”的完整产业链,致富10余万果农。
以橘破题,特色农业异军突起。忠县从柑橘产业发展中受到启发,不断扩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规模,笋竹、花椒、辣椒、茶叶、中药材、草食牲畜、生态水产、特色水果等产业风声水起,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87.5万亩,涌现“一村一品”示范村146个。
田园变花园,农区变景区。忠县利用农业特色产业资源,着力打造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景区、天子山乡村旅游示范区、涂井乡“三峡橘海”景区、拔山镇“金色杨柳生态旅游”景区、白石镇“巴蔓竹韵”、黄金镇“花田溪谷”等10余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景区。
火红乡村游,农民有奔头。今年,忠县成功举办第八届三峡橘乡荷花文化艺术节、首届森林露营节、灌湖水乡景区首届啤酒龙虾美食节等节庆活动183场次,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游客65万余人次,乡村休闲旅游消费收入21亿余元,同比增长172%。
做足农业绿文章,振兴乡村路宽广。“十四五”期间,忠县统筹江城、江镇、江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103050”工程和乡村建设行动,抓好磨子土家族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力争2026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构建“绿色库心”
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上个周末,夕阳从忠州老街的城墙上方斜入古城东门,如梦如幻留下一地斑斓。咔嚓!摄影师按下快门,一张充满诗情画意的照片定格。
忠州老街,三峡库区仅存的“老城记忆”,作为忠县、石柱、万州跨区域协作建设“三峡库心·长江盆景”之“三峡留城·忠州老街”景区,正从“老景”中焕发“新景”,从“老旧”中弥漫出“怀旧”的情愫。
在协同中共进,在联动中共生。“三峡库心·长江盆景”项目总面积约978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石柱县西沱古镇、水磨溪,忠县的石宝寨、皇华岛、独珠半岛以及万州的武陵古镇,总面积约61平方公里。
打造生态“库心”,建设文化“盆景”。忠县用好用足“生态”和“文化”两个宝贝,按照“一年定规划、两年搭框架、三年有形象、五年初见效”的工作目标,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忠县片区“三峡库心·长江盆景”项目入库160个,总投资约381.1亿元。
下足绣花功夫,用“微改造”编织绿框。目前,石宝镇盆景小镇特色初显,“三峡留城·忠州老街”苏醒疏朗,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复绿复原,汉阙广场“石林”成景“汉书”说史,独珠江村江枫渔火渐露新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画,三峡版的“富春山居图”正从谋划变成现实。
协同无止境,筑绿无穷期。“十四五”期间,忠县将发挥渝东北、渝东南联结点优势,紧紧围绕《“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推动与石柱、万州等区县交通互联、产业互动、文化互融,促进产城景、农文旅深度融合,努力建成“两群”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新地标。
构建“绿色屏障”
江城江村美如画
进入12月份,库区水位消退至170米徘徊,忠县蓝天公司的清漂队员每天驾驶着清漂船,在凛冽的寒风中打捞江面漂浮物,守护碧水蓝天。
清水绕江城,翠绿环江村。近年来,忠县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大力实施库区清漂及垃圾污水处理、森林工程、生态建设等工程,着力打造秀美江城,倾力建设七彩江村。全县启动30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打造“千里樱园·万亩樱花”,新建20公里城市滨江画廊,新增国土绿化面积48.7万亩,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70%,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次级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先后斩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示范县、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荣誉。
夯实绿色本底,打造美丽库心。“十四五”期间,忠县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14.5%,让绿色江川变成“绿色银行”,让绿色田园变成“金山银山”。
借江风一缕吹绿平湖两岸用绿色之笔擘画库心苍翠忠县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正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